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标枪战斗机 百科大全 收藏

收藏

2024-06-08 10:1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创 孙磊东 航空知识

噔噔噔

春节前夕,

航知贴心为大家汇总了20年发过的

苏霍伊战斗机家族谱合辑今天,

我们继续汇总西欧喷气式战机家族谱

供大家收藏!

话不多说,就在下文↓

西欧喷气式战斗机的历史

上图中的37款飞机,是以开始服役时间和制造厂商排列的,几乎包括了西欧大部分喷气式战斗机,现将列表如下:

(此表和下面的正文在时间上有一二处不一样,小编无法考证,表依据第一张大图,正文依据小编搜到的信息)

现在开始正文。

一二三排排坐,按照服役时间开扒!

1

1944年 梅塞施密特Me-262战斗机

梅塞施密特公司出品,绰号“飞燕”(盟军称“暴风鸟”),英文名称Messerschmitt Me-262,是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开始研制的喷气式战斗机,也是人类航空史上第一种用于实战的喷气式战斗机,与同一时期英国制造的“流星”喷气战斗机齐名。

“飞燕”采用全金属半硬壳结构,半水泡形座舱盖位于机身中部,有一对前缘后掠18.5度的机翼以维持飞机重心,近三角形的尾翼呈十字相交于尾部,两台轴流式涡轮喷气发动机的短舱直接安装在后掠的下单翼的下方,前三点起落架可收入机内。

喷气式发动机和后掠式机翼气动布局的战机设计,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促使世界作战飞机的研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在二战后,Me-262战斗机受到广泛研究,如F-86佩刀和MiG-9战斗机等都受到Me-262的影响。

“飞燕”基本信息表

_

制造商

梅塞施密特公司

_

_

首飞时间

1941年4月18日使用活塞发动机

1942年7月18日使用喷气发动机

_

_

服役时间

1944年6月30日

_

_

主要用户

纳粹德国空军

捷克斯洛伐克空军

_

_

制造数量

1430架

_

美国空军国家博物馆的 Me 262A (来源:美国空军)

Me 262 A-1a在英国展出

Me 262 驾驶舱

Me 262 三视图

2

1944年 格罗斯特“流星”战斗机

英国格罗斯特公司出品,绰号“流星”,英文名称Gloster Meteor,在喷气发动机先驱弗兰克·惠特尔爵士的努力下得以诞生,是英国第一架喷气战斗机,也是二战期间盟军第一架拥有实战记录的喷气战斗机。

“流星”战斗机采用全金属机身、前三点起落架布局、传统平直翼以及抗扰流的安定面,两具涡喷引擎埋入机翼中段。虽然“流星”战斗机在气动设计方面并不成熟,但却因作为英国首架喷气战斗机而闻名。

随着技术成熟,“流星”于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诞生诸多改进型,并在英国皇家空军及他国空军中服役数十年。

“流星”基本信息表

_

制造商

格罗斯特公司

_

_

首飞时间

1943年3月5日

_

_

服役时间

1944年7月27日

_

_

主要用户

英国皇家空军

澳大利亚皇家空军

比利时空军

阿根廷空军

_

_

制造数量

3947架

_

英国皇家空军的“流星”F.3s战斗机

1986年5月,流星F.8战机在英国皇家空军格林汉姆公地基地的上空飞过

“流星”战斗机三视图

3

1945年 亨克尔He 162战斗机

亨克尔公司出品,绰号“火蜥蜴”,英文名称Heinkel He 162,是德国第二架量产的喷气战斗机,设计目的是以简单的设计大量生产一种成本极低、生产极易、见效极快、性能极佳、极易驾驶的轻型战机,因此有“国民战斗机”的昵称。

“火蜥蜴”重量很轻、结构简单、尺寸较小。机身为钢管构架,外蒙铝皮;机翼除以55度下反的翼梢外,均为木质结构,垂直尾翼和水平尾翼也为木结构;发动机在机身上方,彼此相隔一些距离以免发动机高热点燃木制组件;装备了当时罕见的弹射座椅。

“火蜥蜴”是一种研制时间很短的飞机,所以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侧滑问题,若侧滑超过20度,发动机喷射会吹到一边方向舵上而令其不到位,影响水平稳定性;二是容易失速,失速时唯有弃机跳伞,但弹射椅设计又有问题,弹射时飞行员要缩回双腿,否则会发生被切腿的惨剧。

“火蜥蜴”基本信息表

_

制造商

亨克尔公司

_

_

首飞时间

1944年12月6日

_

_

服役时间

1945年1月

_

_

主要用户

纳粹德国空军

_

_

制造数量

320架

_

圣地亚哥航空航天博物馆的He 162战斗机

英国皇家空军博物馆收藏的He 162战斗机

He 162 战斗机三视图

4

1946年 德哈维兰DH.100战斗机

德哈维兰公司出品,单发亚音速战斗机,是英国第二款喷气式战斗机,也是世界第一款在航母上着陆的喷气式战斗机,英文名称de Havilland DH.100 Vampire/Sea Vampire,绰号“吸血鬼/海吸血鬼”。

“吸血鬼”采用双尾梁气动布局,木制驾驶舱和发动机都安装在中央短舱,两个尾梁居其左右,由一副小后掠角梯形中单翼将三者串连在一起,双尾梁之后端又由一片平尾和二片小小的垂尾连成一体。“吸血鬼”的发动机进气口与进气道开在左右机翼根部夹层内,使该机的进气口和喷气口都变得很短,从而使推力损失减到最小。

1945年12月3日,为英国皇家海军改制的机型“海上吸血鬼”,加装舰钩和大型襟翼后成功完成第一次舰上喷气机起降试验,正式生产型是1948年10月试飞的“海上吸血鬼”F.MK.20型,但只生产了18架。此外,德哈维兰公司以“吸血鬼”为基础,重新改良设计出了“毒液”战斗机。

“吸血鬼”基本信息表

_

制造商

德哈维兰公司

_

_

首飞时间

1943年9月20日

_

_

服役时间

1946年

_

_

主要用户

英国皇家空军

加拿大皇家空军

澳大利亚皇家空军

埃及空军

英国皇家海军(海吸血鬼)

_

_

制造数量

3268架

_

_

发展型

“毒液”战斗机

_

1952年,英国皇家空军第213中队的“吸血鬼”FB.9s编队飞越埃及

加拿大皇家空军的“吸血鬼”战斗机

1945年,英国皇家海军完成第一次舰上喷气机起降试验

英国科茨沃尔德航展展出过的Vampire T.11

“吸血鬼”战斗机三视图

5

1950年 萨博21R战斗机

萨博公司出品,是瑞典的第一种喷气机,英文名称Saab 21R。萨博21R是在萨博21(将配备活塞发动机、螺旋桨推进)的基础上换装“妖精”2型离心喷气发动机而来。历史上只有2种将螺旋桨飞机的活塞发动机换成喷气发动机的战斗机被批量生产:萨博21R和苏联雅克-15 型(基本是换装喷气发动机的雅克-3)。

萨博21R采用发动机后置、双尾梁布局,由于换装喷气发动机,萨博21R在气动外形上做了改动,但却没有将先进的高速飞行气动原理融入其中,所以在实战时存在不少缺陷,加上后续新机型的出现,使萨博21R在1954 年就退役了。1947年瑞典皇家空军计划订购的120架,最后数量也削减到60架。

萨博21R基本信息表

_

制造商

萨博公司

_

_

首飞时间

1947年3月10日

_

_

服役时间

1950年

_

_

主要用户

瑞典皇家空军

_

_

制造数量

64架

_

_

源自

萨博21

_

萨博 21R战斗机

20世纪90年代,一架无法飞行的萨博21被改装成萨博21R,放置在瑞典航空博物馆展出

萨博21R战斗机三视图

6

1951年 超级马林“攻击者”战斗机

超级马林公司出品,绰号“攻击者”,英文名称Supermarine Attacker,单座喷气式战斗机,是英国皇家海军服役的第一架喷气战斗机,由英国“怨恨”(Spiteful)活塞式战斗机发展而来,被称为喷气时代的“史前怪兽” 。

“攻击者”的机翼和起落架设计沿袭“怨恨”战斗机,是为数不多使用翼载武器的英国喷气战机;采用后三点起落架设计;气泡式座舱为飞行员提供了绝佳视野。

“攻击者”基本信息表

_

制造商

超级马林公司

_

_

首飞时间

1946年7月27日

_

_

服役时间

1951年8月

_

_

主要用户

英国皇家海军

巴基斯坦空军

_

_

制造数量

182架+3架原型机

_

_

源自

“怨恨”活塞式战斗机

_

1953年,英国鹰号航空母舰甲板上的多架“攻击者”FB.2战斗机

2011年英国海军航空兵博物馆展出的“攻击者”F.1 WA473

“攻击者” 战斗机三视图

7

1951年 萨博29“圆桶”战斗机

萨博公司出品,绰号“圆桶”,英文名称Saab 29 Tunnan,是萨博第一款真正全新研制的喷气式战斗机,瑞典第二款涡轮喷气动力战斗机(第一款是萨博21R),也是二战结束后西欧生产的第一架掠翼战斗机。

“圆桶”机身采用了和发动机系统结合的方式,在机头形成了一体式单个中央进气口,飞行员被安置在气泡罩内的驾驶舱中,驾驶舱向前延伸至机翼的前缘,上部机盖可以向后滑动打开供飞行员进出。

“圆桶”采用的后掠翼、全动式平尾、自动前沿襟翼、全翼展襟副翼、推顶器弹射座椅等技术,在当时各种技术封锁的年代,几乎都是全新的设计。“圆桶”凭借优秀的速度和敏捷性,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快的飞机之一。

“圆桶”基本信息表

_

制造商

萨博公司

_

_

首飞时间

1948年9月1日

_

_

服役时间

1951年

_

_

主要用户

瑞典空军

奥地利的空军

_

_

制造数量

661架

_

萨博29“圆桶”战斗机

2010年瑞典展出的萨博29“圆桶”战斗机

服役后的“圆桶”战斗机,作为联合国维和部队的一员,参加了联合国在刚果的维和行动

“圆桶”战斗机三视图

8

1952年 达索M.D.450“暴风雨”战斗机

达索公司出品,绰号“暴风雨”,英文名称Dassault M.D.450 Ouragan,是法国的第一款喷气式战斗机,在多场实战中取得了不俗战果,为二战后法国航空业的复兴发挥了关键作用。

“暴风雨”采用了简单的基本布局,机头有一个单独的分体式进气口,可将驾驶舱两侧的空气带到直接位于飞行员身后的发动机上;同时配备了弹射座椅,机型设计也融合了一些先进的空气动力学设计。

“暴风雨”基本信息表

_

制造商

达索航空公司

_

_

首飞时间

1948年2月28日

_

_

服役时间

1952年

_

_

主要用户

法国空军

印度空军

以色列空军

萨尔瓦多空军

_

_

制造数量

至少567架

_

法国达索 M.D.450“暴风雨”战斗机

“暴风雨”机头的分体式进气口

各种涂装的“暴风雨”战斗机

“暴风雨”战斗机三视图

9

1952年 德哈维兰DH.112战斗轰炸机

特别通知:春节期间,航知微店自2021年2月6日至2月17日暂停发货,期间均可正常下单,18日起按订单先后顺序开始发货

更多中航官方模型。尽在I航空!

点击此处 进店选购德哈维兰公司出品,绰号“ 毒液/海毒液”,英文名称de Havilland DH.112 Venom/Sea Venom,是“吸血鬼”喷气机的发展型,保留原有中单翼、两侧进气、双尾撑布局。两者最大区别是机翼,“毒液”的机翼更薄且前缘略微后掠,机翼中间增加了翼刀,并在翼尖安装了独特的副油箱。

“毒液”系列包括单座战斗轰炸型、双座夜间战斗型以及为瑞士空军开发的侦察型。“毒液”可以看作是第一代喷气机和第二代喷气机之间的过渡型号。

“海毒液”FAW.20是在“毒液”双座夜战型基础上开发的机型,用于装备海军航空兵,加装了着舰钩、机翼折叠系统,以及一对防擦尾减震器来减小着陆时擦尾事故对机尾造成的损伤,而且座舱盖经特别设计能在水下弹射。

“毒液/海毒液”基本信息表

_

制造商

德哈维兰公司

_

_

首飞时间

1949年9月2日(毒液)

1951年4月19日(海毒液)

_

_

服役时间

1952年(毒液)

_

_

毒液

主要用户

英国皇家空军

瑞典皇家空军

瑞士空军

委内瑞拉空军

_

_

海毒液

主要用户

英国海军

法国海军

澳大利亚海军

_

_

制造数量

1431架(包括“海毒液”)

_

_

源自

“吸血鬼”战斗机

_

费尔雷公司1954年生产制造的“毒液”FB.1

“毒液” FB.50战斗轰炸机

1969年英国的“海毒液”FAW.22

2011年,英国的帝国战争博物馆展出的 “海毒液”战斗轰炸机

“毒液”FB.1(单座)和“毒液”NF.3(双座)投影图

10

1953年 霍克“海鹰”战斗机

英国霍克公司联合英国阿姆斯特朗·惠特沃斯公司出品,绰号“海鹰”,英文名称Hawker Sea Hawk,是霍克公司设计的第一款喷气式战斗机,服役于海军。

“海鹰”采用前三点起落架,平直翼设计,发动机尾喷管分离成两个推力喷嘴,分别位于两边机翼的尾部,配备罗-罗“尼恩”离心式涡喷发动机,所以性能有限。

但是,霍克公司的西德尼.卡姆设计团队在研发“海鹰”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技术储备、工艺规程等,都为霍克“猎人”的大获成功打下了坚实基础。

“海鹰”基本信息表

_

制造商

霍克公司

_

_

首飞时间

1947年9月2日

_

_

服役时间

1953年3月

_

_

主要用户

英国皇家海军

印度海军

德国海军

荷兰皇家海军

_

_

制造数量

542架

_

_

衍生机型

Hawker P.1072原型机

_

1954年英国皇家空军的898“海鹰”中队

印度特里凡得琅曾展出的一架“海鹰”

“海鹰”战斗机三视图

11

1954年 霍克“猎人”战斗机

霍克公司出品,绰号“猎人”,英文名称Hawker Hunter,单发高亚音速喷气战斗机,经由“海鹰”的另一个设计版本P.1052原型演变而来,是二战后英国最成功的战斗机,小角度俯冲时可超过音速,机动性不逊于同时代任何一架喷气式战斗机。

“猎人”为全金属结构,机身较细长,两侧翼根有三角形口进气,机翼为后掠中单翼,起落架为液压收放前三点式;所装备的4门30毫米“阿登”机炮,在备弹量和射速上都非常优秀;机载设备包括测距雷达、陀螺机炮瞄准具、特高频通信电台、敌我识别装置等等。

1953年9月7日,经过改进的第一架“猎人”原型机就创下了当时喷气机的平飞速度记录,达到了727.6英里(1171公里)的时速。“猎人”有单座和双座机型,同时有多种型号,不仅作为单座高机动战斗机,也在服役期间扮演了战斗轰炸机和侦察机的角色。

“猎人”基本信息表

_

制造商

霍克公司

_

_

首飞时间

1951年7月20日

_

_

服役时间

1954年

_

_

主要用户

英国皇家空军

印度空军

瑞典空军

瑞士空军

_

_

制造数量

1972架

_

_

源自

Hawker P.1052原型

_

1979年英国皇家空军的“猎人”F.6A

2009年,荷兰霍克猎人基金会的一架“猎人”F.6A战斗机被涂上荷兰皇家空军的标志

1991年,瑞士空军的特技飞行表演队驾驶“猎人”战斗机进行编队飞行

“猎人”战斗机三视图

12

1954年 超级马林“褐雨燕”战斗机

超级马林公司出品,绰号“褐雨燕”,英文名称Supermarine Swift,单座喷气式战斗机,基于超级马林“攻击者”战机改进并发展而得,是英国皇家空军因缺乏现代喷气式战机的权宜之计下的产物。

“褐雨燕”采用了包括后掠翼设计在内的多个喷气时代的典型革新设计;配备劳斯莱斯“Avon”涡轮喷气发动机,有着优良的飞行性能;装备了两门30mm“阿登”机炮以及大量可选副武器,无论是对空还是联合作战都表现不俗。

1953年9月26日,英国空军指挥官Mike Lithgow驾驶一架Swift F.4打破了世界绝对速度记录,达到每小时737.7英里(1187公里/小时)。

但是,由于量产的火速推进,大量立项期间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而且随着霍克“猎人”的快速更新列装,最终“褐雨燕”在入役后不久就很快开始退役了。

“褐雨燕”基本信息表

_

制造商

超级马林公司

_

_

首飞时间

1948年12月29日(510型)

_

_

服役时间

1954年

_

_

主要用户

英国皇家空军

_

_

制造数量

197架

_

_

源自

超级马林“攻击者”

_

_

发展机型

超级马林 545

_

涂有英国皇家空军第79中队标记的“褐雨燕”FR.5 WK281

“褐雨燕”战斗机三视图

13

1954年 达索MD.452“神秘”II战斗轰炸机

达索公司出品,绰号“神秘”II,英文名称Dassault MD 452 Mystère II,是第一种飞行速度突破1马赫的法国飞机,在1951年10月28日的俯冲飞行中超过音速,是法国航空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MD.452“神秘”II是在达索“暴风雨”的基础上改进的一种战斗轰炸机,沿用了“暴风雨”的机身,但将机翼的后略角从14度增大到30度,机翼的相对厚度也要比原来的小,垂尾也进行了优化设计,从而减少飞机跨音速时的震颤。

“神秘”II基本信息表

_

制造商

达索公司

_

_

首飞时间

1951年2月23日

_

_

服役时间

1954年

_

_

主要用户

法国空军

_

_

制造数量

171架

_

_

源自

达索 “暴风雨”

_

_

变型

达索 “神秘”IV

达索 “超神秘”

_

1951年空中飞行的“神秘”II战斗轰炸机

达索 “神秘”II战斗轰炸机

各种涂装的达索 “神秘”II战斗轰炸机

14

1955年 达索MD.454“神秘”IV战斗轰炸机

达索公司出品,绰号“神秘”IV,英文名称Dassault MD 454 Mystère IV,是法国空军批量装备的第一种跨音速战机,该机型是基于达索“神秘”II改进的一种战斗轰炸机。

“神秘”IV采用机头进气的单发设计,后掠式机翼,十字形尾翼,三块拼接式风挡,在“神秘”II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设计与空气动力学改进。

“神秘”ⅣA是昼间用的战斗轰炸机改型。“神秘”ⅣB型是全天候战斗机,发动机换型,机头进气口内装雷达天线。“神秘”ⅣN是ⅣB的改型,双座全天候拦截机,配备AN/APG-33雷达。

“神秘”Ⅳ基本信息表

_

制造商

达索公司

_

_

首飞时间

1952年9月28日

_

_

服役时间

1955年

_

_

主要用户

法国空军

印度空军

以色列空军

_

_

制造数量

411架

_

_

源自

达索 “神秘”II

_

_

变型

达索 “超神秘”

_

法国航空博物馆保存的“神秘”ⅣA

20世纪60年代,德国比特堡空军基地的“神秘”Ⅳ

各种涂装的“神秘”Ⅳ

“神秘”ⅣA三视图

15

1956年 格罗斯特“标枪”截击机

格罗斯特公司出品,绰号“标枪”,英文名称Gloster Javelin,双发双座亚音速全天候截击机,是英国研制的第一架三角翼战斗机,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三角翼的实用战斗机,主要依靠截击雷达和空空导弹作战。

“标枪”采用中单三角翼、T形尾翼、机身两侧进气布局,前三点式起落架,座舱为串列双座,全机以铝合金结构为主,机身设计非常坚固。

总体来说,“标枪”的性能基本达到了英国皇家空军的要求,并快速迭代出大量的升级型号,比如加装了受油管,能够接受空中加油的“标枪”FAW.9R型截击机。

“标枪”基本信息表

_

制造商

格罗斯特公司

_

_

首飞时间

1951年11月26日

_

_

服役时间

1956年2月29日

_

_

主要用户

英国皇家空军

_

_

制造数量

436架

_

1955年范堡罗航空展上展示的 “标枪”FAW.1 XA563

1963年皇家空军的“标枪”战机

“标枪”截击机三视图

16

1956年 萨博32 “矛”战斗机

萨博公司出品,绰号“矛”,英文名称Saab 32 Lansen,单发双座、跨音速、全天候战斗机,主要用于对地面或海面目标攻击,也可遂行空中截击和照相侦察任务,对瑞典航空工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矛”集成了瑞典自主研发的STR1L60型飞行控制操纵系统,采用张臂式后掠下单翼,张臂式尾翼,机身为埋头铆接受力蒙皮全金属结构,前三点式起落架,设计有增压座舱与弹射座椅,总体性能表现不凡。

“矛”的主要型号有A-32A攻击机型、J-32B战斗机型、S-32C照相侦察型等。1957年1月7日,萨博J-32B战斗机型成功首飞。1957年3月26日,萨博S-32C照相侦察型成功首飞。

“矛”基本信息表

_

制造商

萨博公司

_

_

首飞时间

1951年11月3日

_

_

服役时间

1956年

_

_

主要用户

瑞典空军

_

_

制造数量

450架

_

2012年瑞典展出的一架萨博 J-32B

萨博 32 “矛”战斗机三视图

17

1957年 超级马林“弯刀”战斗轰炸机

超级马林公司出品,绰号“弯刀”,英文名称Supermarine Scimitar,是一款双发、中单翼喷气式舰载战斗轰炸机。

“弯刀”采用可折叠机翼,两台发动机位于机身两侧,机翼下设计有挂架,能够携带各种弹药或挂载副油箱。采用全后掠翼设计的525型原型机于1954年4月首飞,是当时英国生产过体型最大的单座战斗机。

“弯刀”在英国海军中的地位比较尴尬,无论是拦截任务还是攻击任务,英国海军都已经有了相应的作战机型,而且加上“弯刀”的起降事故层出不穷,所以军方最初订购的100架,最终仅生产了75架。

“弯刀”基本信息表

_

制造商

超级马林公司

_

_

首飞时间

1956年1月19日

_

_

服役时间

1957年

_

_

主要用户

英国皇家海军

_

_

制造数量

75架

_

2009年,无畏号海空博物馆展出的 “弯刀”F1 XD220

1962年,英国的736海军航空中队在范堡罗航空展上展示“弯刀”

来自英国皇家海军803年海军航空中队的“弯刀”战机和美国海军飞机,正飞过地中海上空

18

1958年 菲亚特G.91战斗轰炸机

菲亚特公司出品,英文名称Fiat G.91,是意大利应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要求所研制的一种轻型攻击机,也是二战结束后意大利首次自行研制的亚音速喷气式战斗轰炸机。

G.91具有结构简单,易于操作维护,成本低廉等特点,草地起降的特殊能力可以使G.91在简易的前线机场起降,执行空战和对地攻击等各种任务。

G.91外表酷似美制F-86D战斗机,意大利空军三色箭飞行表演队都曾使用过G.91作为表演机。

“G.91”基本信息表

_

制造商

菲亚特公司

_

_

首飞时间

1956年8月9日

_

_

服役时间

1958年

_

_

主要用户

意大利空军

德国空军

葡萄牙空军

_

_

制造数量

770架

_

_

变型

Fiat G.91Y

_

意大利菲亚特G.91T战斗轰炸机

德国联邦国防军空军博物馆展出的一架菲亚特G.91

葡萄牙空军的菲亚特G.91战斗轰炸机

菲亚特G.91战斗轰炸机 三视图

19

1958年 SO.4050 “秃鹰”战斗轰炸机

原法国南方航空公司出品,绰号“秃鹰”,英文名称SO 4050 Vautour,法国设计生产的一种战斗轰炸机,是在SO.4000实验轰炸机的基础上改进而来,主要用于战术支援、轰炸和全天候截击,后来用作空中加油机。

“秃鹰”主要有三种型号:Vautour IIA单座攻击型、Vautour IIB双座轰炸型、Vautour IIN双座全天候攻击/轰炸机。但随着技术的快速变革,特别是“幻影”系列战机的出现,“秃鹰”被逐渐取代。

“秃鹰”基本信息表

_

制造商

原法国南方航空公司

_

_

首飞时间

1952年10月16日(第一架原型机)

_

_

服役时间

1958年

_

_

主要用户

法国空军

以色列空军

_

_

制造数量

149架(包含3架原型+6架预生产机型)

_

“秃鹰“”II A战斗轰炸机

法国空军的“秃鹰“”IIB

“秃鹰”IIN战斗轰炸机 三视图

20

1958年 达索“超神秘”战斗轰炸机

特别通知:春节期间,航知微店自2021年2月6日至2月17日暂停发货,期间均可正常下单,18日起按订单先后顺序开始发

《航空知识》2021全年订阅开启!

征订ING

《航空知识》2021年度订阅

火爆预售中!

点击此处 立即预定

达索公司出品,绰号“超神秘”,外文名称Dassault Super Mystère,是法国空军装备的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超音速战斗机(在平飞状态下维持超音速飞行),同时也是西欧第一种批量装备服役的超音速战机。

“超神秘”战斗机是在“神秘”ⅣA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采用更后掠(45度)和更薄的机翼,改进了进气道,外形线条更趋向曲线形,并使用视野更好的凸出型半水泡座舱盖,装备阿塔101G发动机(可加力),飞行性能提高。

“超神秘”基本信息表

_

制造商

达索公司

_

_

首飞时间

1955年3月2日

_

_

服役时间

1958年

_

_

主要用户

法国空军

以色列空军

洪都拉斯空军

_

_

制造数量

180架

_

“超神秘”战斗轰炸机

1977年,法国空军的“超神秘”B2战斗轰炸机

以色列空军的“超神秘”战斗轰炸机

“超神秘”战斗轰炸机视图

21

1959年 德哈维兰“海雌狐”舰载战斗机

德哈维兰公司出品,绰号“海雌狐”,英文名称de Havilland DH.110 Sea Vixen,是英国海军航空兵第一型后掠翼、具有完整武器系统、以导弹为主要武器的舰载战斗机。

“海雌狐”采用双尾梁布局,从而尽量缩短发动机进气道和喷管长度,以减少气流在这些部位的能量损失;同时两台发动机靠得非常近,这样单发飞行时不会有太大的推力不对称,两头固定的尾翼也不容易在高速时发生振颤。

“海雌狐”有两名机组人员,但两者座舱为不对称布局。驾驶员座舱左置,右侧的雷达操纵手座舱被称为“煤洞”,因座舱盖与飞机表面基本平齐,所以基本没有外视野。

“海雌狐”基本信息表

_

制造商

德哈维兰公司

_

_

首飞时间

1951年9月26日

_

_

服役时间

1959年7月

_

_

主要用户

英国皇家海军

_

_

制造数量

145架

_

英国约维尔顿海军航空站的“海雌狐”战机

2004年航展,涂装的“海雌狐”正在进行展出

“海雌狐”FAW.2舰载战斗机

“海雌狐”舰载战斗机三视图

22

1959年 福兰德“蚊蚋”轻型战斗机

福兰德航空公司出品,绰号“蚊蚋”,英文名称Folland Gnat,是英国一种亚音速轻型战斗机。

“蚊蚋”具有高推重比和低翼载,加上助力操纵装置的设计,所以有良好的机动性和操纵性;但因为续航力差、对地攻击能力不足等原因,英国空军并未采用为制式战机,只采购了一些双座教练型。

虽然“蚊蚋”在英国空军服役时无特别突出战功,但印度空军却对“蚊蚋”赞赏有加,不仅购买了飞机,还逐步引进组装车间和生产线,完成了该机型的本土化。“蚊蚋”当时成为了印度空军的主力装备,在1965年的空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更是印度战斗机工业的开端。

“蚊蚋”基本信息表

_

制造商

福兰德航空公司

_

_

首飞时间

1955年7月18日

_

_

服役时间

1959年

_

_

主要用户

英国皇家空军

印度空军

芬兰空军

_

_

制造数量

449架 (包括HAL Ajeet)

_

_

源自

Folland Midge

_

_

变型

HAL Ajeet

_

1974年英国皇家空军的“蚊蚋”T.1

2008年航展上黄色涂装的“蚊蚋”T.1

1965年印巴战争中,曾参战过的一架印度空军“蚊蚋”轻型战斗机

“蚊蚋”战斗机三视图

23

1959年 英国电气“闪电”截击机

原英国电气公司出品,绰号“闪电”,英文名称English Electric Lightning,是英国唯一完全独自开发、并最终获得正式量产化的2马赫超音速战斗机,其“怪异”的外形设计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闪电”标准机型为单座超音速截击性战斗机,机头吸气并有震波锥,垂直排列的双发动机设计,具有卓越的爬升速度、飞行上限及速度。

“闪电”采用后缘切口的三角形上单翼和底位置平尾布局;机身横截面形状接近于竖长方形,纵向轮廓线几乎均呈直线;尾翼采用悬臂式全金属结构,平尾翼尖和方向舵采用蜂窝结构;机腹下可挂适型油箱,并可在其前方挂机炮舱。

“闪电”采用可收放式前三点式起落架,另外在后机身的下方有一具直径为4.88米的减速伞和一个着陆钩。

“闪电”基本信息表

_

制造商

英国电气公司

_

_

首飞时间

1954年8月4日(P.1A原型机)

1957年4月4(闪电)

_

_

服役时间

1959年12月

_

_

主要用户

英国皇家空军

科威特空军

沙特皇家空军

_

_

制造数量

337架(包括原型机)

_

20世纪80年代,英国皇家空军的“闪电”F.6

1980年,英国皇家空军11中队的“闪电”F.3

“闪电”截击机三视图

24

1960年 萨博J35“龙”战斗机

萨博公司出品,绰号“龙”,英文名称Saab J35 Draken,瑞典研发的一款多用途超音速战斗机,是世界上首次运用双三角形机翼布局用于机体设计的战机,也是人类第一架做出“眼镜蛇机动动作”的战机。

“龙”采用特殊的无尾双三角翼翼身融合体布局,发动机进气口布置在翼根部,采用大后掠垂直尾翼,并在其前方设有一个小型三角形天线,有利于避免失速。机身从工艺分离面很容易将飞机分前后两段,由螺栓连接,非常便于飞机维护。由于萨博在设计“龙”时,还没有发展出跨音速面积率理论,所以“龙”的超音速性能有待提高。

“龙”战斗机可执行截击、对地攻击、照相侦察等多种任务,所以有多种型别。其中 A、B、D、F型是具有对地攻击能力的截击机;C型是双座教练型;E型是战术照相侦察型;XD型是向丹麦出口的攻击/侦察型;XS型是向芬兰出口的截击型。

“龙”基本信息表

_

制造商

萨博公司

_

_

首飞时间

1955年10月25日

_

_

服役时间

1960年3月8日

_

_

主要用户

瑞典空军

奥地利空军

芬兰空军

丹麦皇家空军

_

_

制造数量

651架

_

_

变型

Saab 210

_

瑞典空军的萨博SK 35C 教练型

萨博 35J “龙”战斗机

2004年,加州山景城莫菲特联邦机场的萨博J 35D “龙”战斗机

萨博35 “龙”战机执行的"kort parad"机动动作,是“眼镜蛇”机动动作的前身(从左向右开始)

萨博35F “龙” 战斗机三视图

25

1961年 达索“幻影”Ⅲ 战斗机

达索公司出品,绰号“幻影Ⅲ”,英文名称Dassault Mirage Ⅲ,单座单发三角翼战斗机,可用于截击、制空或对地攻击,是欧洲第一种批量装备部队的2马赫(平飞)超音速战机。

20世纪50年代,应法国政府的轻型全天候截击机研制要求,达索提出了“神秘-三角”550的原型机,这是一种具有外形流畅的小型三角翼喷气机,也是所有“幻影”三角翼战机的“始祖”。

“幻影”ⅢC是“幻影”Ⅲ系列的正式投产型,安装的“阿塔”09B发动机,具有独特的眼睑式可变截面积尾喷管。此外,“幻影”Ⅲ还拥有A预生产型、B双座教练型、D澳大利亚双座教练型、E远程战斗轰炸机型、O澳大利亚仿制E型、R侦查型、S瑞士仿制E型、V垂直起降试验机等多种型号。

“幻影”Ⅲ是开启“幻影”系列三角翼战机传奇的首位“功臣”,在二战后世界的各个大小战争和武装冲突中屡试身手,战功卓著,使得"幻影"战斗机家喻户晓,至今仍在多个国家的空军服役。

“幻影”Ⅲ基本信息表

_

制造商

达索公司

_

_

首飞时间

1956年11月17日

_

_

服役时间

1961年

_

_

主要用户

法国空军

澳大利亚皇家空军

巴基斯坦空军

以色列空军

_

_

制造数量

1422架

_

_

变型

达索 幻影 III V

达索 幻影 5

Atlas Cheetah

_

法国“幻影”ⅢC 战斗机

“幻影”Ⅲ 战斗机

澳大利亚 “幻影”ⅢD

法国空军的 “幻影”ⅢC 涂装

“幻影”Ⅲ 战斗机三视图

26

1962年 达索“军旗”IV 攻击机

达索公司出品,绰号“军旗”IV,外文名称Dassault Étendard IV,是法国的一种单座单发轻型舰载攻击机(轻型多用途战斗机),在俯冲时可以达到超音速。

“军旗”IV采用后掠翼设计,具有双开槽襟翼和扰流板;机翼可折叠,起落架结构强化并延长了机首轮。“军旗”IV能够通过搭载不同的设备来执行攻击、摄像侦查等不同类型任务。除了30毫米德发机炮以外,“军旗”IV还可以利用机翼上的四个挂载点来挂载各种武器弹药,此外还生产有加油机机型。

“军旗”Ⅳ基本信息表

_

制造商

达索公司

_

_

首飞时间

1958年5月21日

_

_

服役时间

1962年

_

_

主要用户

法国海军

_

_

制造数量

90架

_

_

变型

超军旗舰载攻击机

_

“军旗”Ⅳ

1983年,法国海军航母上的“军旗”IV M攻击机

奥利机场附近的帕艾维坡斯特公园展出的“军旗”IV M

“军旗”Ⅳ 三视图

27

1970年 达索“幻影”5 战斗机

法国达索公司出品,绰号“幻影”5,外文名称Dassault Mirage 5,是单座单发战斗机,主要用于对地攻击,也可执行截击任务等。

“幻影”5是在“幻影”ⅢE战斗轰炸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但“幻影”5采用更为细长的机鼻,并在翼下增加了两个武器挂架。“幻影”5虽然没有安装雷达和火控设备,但增添了航空电子控制系统和机内燃料,提高了武器装备能力,增加了航程。

“幻影”5主要型号有:“幻影”5A单座战斗机/地面攻击机、“幻影”5D双座教练机、“幻影”5R侦察机、“幻影”50单座多用途战斗轰炸机/地面攻击机等。此外,以色列在“幻影”5的基础上研制出“幼狮”战斗机,改进了发动机以及更符合空气动力学的机身和电子装置。

“幻影”5基本信息表

_

制造商

达索公司

_

_

首飞时间

1967年5月19日

_

_

服役时间

1970年

_

_

主要用户

法国空军

比利时空军

埃及空军

巴基斯坦空军

_

_

制造数量

582架

_

_

源自

达索 “幻影”Ⅲ

_

_

变型

IAI Nesher(以色列“鹰”)

IAI Kfir(以色列“幼狮”)

_

法国空军的 “幻影”5 F

比利时空军的 “幻影”5 BR

智利空军的 “幻影”5 MA

“幻影”5 战斗机三视图

28

1971年 萨博37 “雷”战斗机

萨博公司出品,绰号“雷”,英文名称Saab 37 Viggen,是瑞典研制的单发单座、全天候多用途战斗机。

“雷”配备一台带反推力装置的RM8型涡扇发动机,采用独特的三角翼近距耦合鸭式气动布局,具有起降性能好、易维护性、可靠性良好、用途广泛等特点。虽然“雷”在设计中没有引进空中加油技术,采用的机械式操纵系统,也不便于其高机动性的全面发挥,但“雷”仍然凭借出色的综合性能,跻身当时世界先进战斗机行列。

“雷”采用"一机多型"的设计思想,即以一种机型发展出攻击机、侦察机和战斗机,只需装备不同的设备和武器就可以。“雷”的主要型号有AJ-37单座战斗型、SK-37双座教练型、SF-37侦察照相型、SH-37海上侦察型、JA-37全天候截击机、AJS-37升级型“雷”等等。

“雷”基本信息表

_

制造商

萨博公司

_

_

首飞时间

1967年2月8日

_

_

服役时间

1971年6月21日(AJ 37)

_

_

主要用户

瑞典空军

_

_

制造数量

329架

_

2013年沃丁顿国际航空展上的萨博 AJ-37战斗机

瑞典空军博物馆的萨博 JA-37截击机

被涂成红色的萨博 AJS-37

萨博 37 “雷”战斗机三视图

29

1973年 达索“幻影”F1 战斗机

达索公司出品,绰号“幻影”F1,外文名称Dassault Mirage F1,“幻影”III型战斗机的继承型号,可以完成制空、截击、低空对地攻击等任务,主要有对地攻击型、双座教练型、全天候截击型、多用途战机等机型。

“幻影”F1采用了常规气动布局设计,在数据上具有“幻影”III相同的性能,但起降距离更短、飞行操作性更好,在高速及低夺域下能形成平稳的乘坐感,使飞机适用于攻击任务。

“幻影”F1升级了机载航空电子设备,头部装有汤姆逊-CSF公司的“西拉诺”IV火控雷达,加强了空中目标捕获和跟踪、地面测绘和地形回避等能力,后期的“西拉诺”IV-1型也提供了有限的俯视能力。

“幻影”F1基本信息表

_

制造商

达索公司

_

_

首飞时间

1966年12月23日

_

_

服役时间

1973年

_

_

主要用户

法国空军

伊拉克空军

希腊空军

西班牙空军

_

_

制造数量

720架

_

_

源自

Mirage III

_

“幻影”F1战斗机

西班牙空军的 “幻影”F.1 M

利比亚的 “幻影”F1 BD

法国空军的 “幻影”F1 CR

“幻影”F1战斗机三视图

30

1978年 法国“超军旗”舰载攻击机

达索.布雷盖公司出品,绰号“超军旗”,外文名称Dassault-Breguet Super Étendard,法国一型双座单发舰载攻击机,是法国“军旗”IV M舰载攻击机的改进型。

“超军旗”采用45度后掠角中单翼设计,翼尖可以折起,便于在航空母舰上停放。“超军旗”主翼所附的双翼缝襟翼具有较大的角度变化范围,且主翼前缘下垂也经过修改,双翼梁扭力箱与蒙皮及补强材料共同组成主翼结构,飞机在操纵能力上仍可与“军旗”Ⅳ M相比。

“超军旗”配备阿塔8K-50发动机,更高效率的发动机和更大的可抛副油箱,使其作战半径得以扩大。此外,“超军旗”安装有专门为海军设计的龙舌兰单脉波雷达,而且也是第一种配有惯性导航系统的法国军用飞机。

“超军旗”就性能而言,与同时代的著名舰载机相比并无突出,但实战战果丰硕。特别是1982年马岛战争期间,“超军旗”与其所配合的“飞鱼”导弹一举成名。

“超军旗”基本信息表

_

制造商

达索.布雷盖公司

_

_

首飞时间

1974年10月28日

_

_

服役时间

1978年6月

_

_

主要用户

法国海军

阿根廷海军

伊拉克空军

_

_

制造数量

85架

_

_

源自

达索 “军旗” IV

_

2005年英国皇家国际航空纹身展上的“超军旗”攻击机

阿根廷海军的“超军旗”舰载攻击机

“超军旗”攻击机编队飞行,其中一架正在执行加油任务

“超军旗”舰载攻击机三视图

31

1978年 英国“海鹞”战斗机

英国宇航公司出品,绰号“海鹞”,英文名称British Aerospace Sea Harrier,是一种装备海军的短距/垂直起降战斗机,为多用途战机设计,兼具侦察机和攻击机等功能,由英国“鹞”式战斗机发展而来。

“海鹞”装有4个转向喷口可旋转0-98.5°的“飞马”型涡轮风扇发动机,可改变发动机喷口喷气方向,实现战机垂直起降。“海鹞”的机翼翼尖、机尾和机头均装有喷气反作用喷嘴,用于控制飞机的姿态和改进飞机的失速性能。

“海鹞”具有不依赖机场、可分散隐蔽等特点,作为海军和陆基空中优势战斗机,拥有亚音速巡航能力,肩负着维护海军航空母舰防空体系的使命。

“海鹞”基本信息表

_

制造商

英国宇航公司

_

_

服役时间

1978年8月20日(FRS1)

1983年12月10日(FRS51)

1993年4月2日(FA2)

_

_

主要用户

英国皇家海军

印度海军

_

_

制造数量

98架

_

_

源自

Hawker Siddeley Harrier

_

“海鹞”FRS.1 战斗机

涂装后的“海鹞”FRS.1

印度维拉特号航母上的 “海鹞”FRS.51

2架印度“海鹞”战机和1架美国F/A-18F“超级大黄蜂”一起飞行

32

1979年 帕那维亚“狂风”战斗机

帕那维亚飞机公司出品,绰号“狂风”,英文名称Panavia Tornado,英国、德国和意大利联合研制的双座双发超音速变后掠翼战斗机,欧洲国家第一次拥有了可以和美、苏相似的战术空中打击力量,是欧洲国家联合发展高性能作战飞机的重要里程碑。

“狂风”战斗机为串列双座,两侧进气,常规布局,全金属半硬壳结构;可变后掠机翼设计,带全翼展襟副翼及前缘缝翼,尾翼为全动升降副翼;配备RB199高推重比加力涡轮风扇发动机,有发动机反推力装置;采用先进的四余度电传操纵和与之综合的自动飞行控制系统,具有三余度的控制增稳能力(CSAS),有很高的操纵精度。

低空突防是“狂风”IDS的主要战术,所以“狂风”对飞机生存性进行了特殊考虑,如机翼和油箱的自封闭防爆设计,液压控制与间断阀设计、多余度的破损安全设计等,加之高精度的操纵系统与地形跟踪系统的配合,都提升了“狂风”的可靠性和战场生存能力。“狂风”主要有IDS对地攻击型、ECR电子战/侦察型、ADV防空拦截型等三种改型。

“狂风”基本信息表

_

制造商

帕那维亚飞机公司

_

_

首飞时间

1974年8月14日

_

_

服役时间

1979年

_

_

主要用户

英国皇家空军

德国空军

意大利空军

沙特皇家空军

_

_

制造数量

990架 (IDS型745架+ADV型194架+ECR型51架)

_

英国空军 “狂风”GR.4

“狂风”GR.4飞越伊拉克领空

德国空军 “狂风” IDS

“狂风”战机机腹

“狂风”IDS三视图

33

1984年 达索“幻影”2000战斗机

达索公司出品,绰号“幻影”2000,外文名称Dassault Mirage 2000,法国一型单发三角翼多用途战斗机,是法国第一种第四代战斗机,也是第四代战斗机中唯一采用不带前翼的三角翼飞机。

“幻影”2000的三角翼布局,是比较理想的展弦比小的气动方案,达索公司采用了放宽静稳定度的方案,来解决传统三角翼布局的缺点。“幻影”2000配备的是批量生产的M53单轴式涡轮风扇发动机,在高空超音速和低空亚音速条件下的加速性很好,但续航性能不突出。

“幻影”2000可挂装的武器品种多、数量大、毁伤威力强,其中挂装的“米卡”空对空导弹,是世界上第一种带全互换导引头的、发射后不管的空对空导弹,性能足以媲美于美国先进中距空空导弹。

“幻影”2000基本信息表

_

制造商

达索公司

_

_

首飞时间

1978年3月10日

_

_

服役时间

1984年7月

_

_

主要用户

法国空军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空军

印度空军

_

_

制造数量

601架

_

_

变型

幻影 2000N/2000D

幻影 4000

_

法国空军 “幻影” 2000C

阿联酋空军 “幻影” 2000RAD

“幻影” 2000N

“幻影”2000C三视图

34

1993年 英国“海鹞”FA2战斗机

英国宇航公司出品,绰号“海鹞”FA2,英文名称British Aerospace Sea Harrier FA2,英国的短距/垂直起降战斗机,是“海鹞”早期型号的改良机型,雷达罩外表是分辨FA2和FRS1的重要外表特征。

英国宇航公司针对“海鹞”FRS1在1982年福克兰战争中表现出的缺点,发展出具备更强中高空战性能的“海鹞”FA2战斗机,采用了新型“蓝雌狐”脉冲多普勒雷达,具备全天候下视/下射能力,能实施多目标攻击,可以发射AIM-120中距离空射导弹,从而使“海鹞”FA2成为具备超视距空战能力的垂直起降战机。

“海鹞”作为一款短距/垂直起降战斗机,深刻影响了海军航空兵战机的发展,无论“海鹞”的战果是否丰硕,“海鹞”的时代意义都将无法被历史本身所抹去。

“海鹞”FA2基本信息表

_

制造商

英国宇航公司

_

_

首飞时间

1988年

_

_

服役时间

1993年4月2日

_

_

主要用户

英国皇家海军

_

_

制造数量

56架(包括“海鹞”FRS.1翻新机,但总数量有待考证)

_

英国皇家国际航空纹身展上的 “海鹞”FA2 战斗机

“海鹞”FA2 战斗机

英国国家海事博物馆的 “海鹞”FA2战斗机

35

1996年 萨博“鹰狮”战斗机

萨博公司出品,绰号“鹰狮”,外文名称Saab 39 Gripen,瑞典的第四代战机,是欧洲“三雄”战斗机之一,也是一款战斗、攻击、侦察兼具的多功能战机,凭借续航距离的妥协、汰换运用上的容易性与高效能低价位的实现,使其成为当今世界最具关注度、最畅销的战斗机之一。

“鹰狮”由鸭型翼(前翼)与三角翼组合而成近距耦合鸭式布局,结构上广泛采用复合材料,主翼为切尖三角翼带前缘襟翼和前缘锯齿,全动前翼位于矩形涵道的两侧,无水平尾翼,机翼和前翼的前缘后掠角分别为45°和43°。

“鹰狮”配备一台RM12(F404J)涡轮风扇发动机,其加力燃烧室采用可变面积喷管,面积从最小到最大都是可调的。“鹰狮”能在所有高度上实现超音速飞行,并在短场起降上取得最大的效率。

“鹰狮”的主要机载设备有PS-50/A多功能脉冲多普勒雷达,具有目标搜索/截获和地面检视/攻击能力,此外装备有激光惯性导航系统、电子反制系统等先进航电技术。机上共有7个外挂点,可挂AIM-9L“响尾蛇”导弹,以及Rb47、魔术、AIM-120等短距和中距空对空导弹。

“鹰狮”具有多功能、高适应性特点,先进科技与有效的人机工程相配合,轻巧而结实的结构,三角翼设计,人工强化与全天候电传操纵的飞行操纵,包含后燃器的发动机RM12,高性能轻型雷达及其它系统,都以适于飞行员操作的方式结合在一起,成就了“鹰狮”战斗机。

“鹰狮”基本信息表

_

制造商

萨博公司

_

_

首飞时间

1988年12月9日

_

_

服役时间

1996年6月9日

_

_

主要用户

瑞典空军

南非空军

捷克空军

匈牙利的空军

_

_

制造数量

271(+)架

_

瑞典空军的“鹰狮”战斗机

航展上的萨博JAS 39"鹰狮"

“鹰狮”战斗机机腹

瑞典空军的一架“鹰狮”正在进行空中加油

“鹰狮”战斗机三视图

36

2001年 达索“阵风”战斗机

达索公司出品,绰号“阵风”,外文名称Dassault Rafale,法国一型双发、三角翼、高机动性、多用途第四代半战斗机,欧洲“三雄”战斗机之一,是一款为数不多的“全能通用型”新型战斗机。“阵风”的M型是专为海军研制的舰载战斗机,外文名称Dassault Rafale M。

“阵风”采用三角翼配合近耦合前翼(主动整合式前翼),可以在低速(起飞、降落)至穿音速(超音速巡航)增加升力,提高了“阵风”在低速至穿音速时的机动性,也有利于超音速巡航,增加弹药、燃油携载量。

“阵风”并不是真正的隐身战机,但加入不少降低雷达反射截面积及红外线的设计。“阵风”装备综合电子战系统,是一套高度整合与自动化的系统,让战机在面对空中/地面的威胁也能有极高的存活率,其实时数据传送系统能与其他战机、固定甚至流动的指挥控制中心交换实时资讯。阵风的座舱设计以资讯融合为设计原则,有一定的语音直接输入控制功能。

阵风使用的是M88系列发动机,可让阵风携带4枚导弹及1250升外挂油箱作超音速巡航,阵风M能携带6枚空对空导弹作1.4马赫的超音速巡航。“阵风”有14个外挂点(阵风M有13个),总的外挂能力在9吨以上,其主要空对空导弹是米卡系列导弹。“阵风”M除可挂载空军型的各种武器外,还可挂魔术-2导弹、ANF反舰导弹和ASMP-A中程核导弹等。

阵风战斗机真正的优势在于多用途作战能力,这款战斗机是世界上“功能最全面”的,不仅海空兼顾,而且空战和对地、对海攻击能力都十分强大。

“阵风”基本信息表

_

制造商

达索公司

_

_

首飞时间

1986年7月4日 (阵风-A试验飞行)

1991年5月19日 (阵风-C)

_

_

服役时间

2001年5月18日

_

_

主要用户

法国空军

法国海军

埃及空军

卡塔尔空军

_

_

制造数量

201架 (截止2019年)

_

法国空军的 “阵风“B 战斗机

“阵风”B 正在进行空中加油

航母上的“阵风”战斗机

“阵风” B/C/M

“阵风”战斗机三视图

37

2003年 欧洲“台风”战斗机

欧洲战斗机公司出品,绰号“台风”,外文名称Eurofighter Typhoon,是由英国、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联合研制的双发、三角翼、鸭式布局、高机动性的多用途第四代半战斗机,欧洲“三雄”战斗机之一。

“台风”采用鸭式三角翼无尾布局,矩形进气口位于机身下方,虽然隐身能力被削弱,但具有优秀的机动性、低空气阻力和可提高升力。得益于良好的机身设计,“台风”在不使用矢量发动机的情况下就具有优异的超机动性能,不但维持高速优异操纵性,也具有很好的缠斗能力,特别是高速高过载缠斗。

“台风”操纵系统为全权4余度主动控制数字式电传系统,具有任务自动配置能力,提供了好的飞行控制特性。“台风”的飞控系统很有特色,采用语音控制操纵杆系统(VTAS),允许飞行员使用声音命令实现模态选择和数据登录程序,是世界上第一种语音操控系统,覆盖传感器、武器控制、防卫帮助管理和飞行中的操纵,提供24个原来需要指尖控制的指令。

“台风”装备EJ200涡扇发动机,带有全权数字式控制系统和燃油管理系统。机上共有13个外挂点,通过武器控制系统(ACS)管理武器选择、发射和监控武器状况。“台风”能使用多样性空对空和空对地武器,但武器最大负载是不能被同时携带的,要根据作战需要选用不同的典型组态。

欧洲台风战机计划是第一次有两个以上国家构成的集团在研发阶段就开始整合资源,进行一个武器专案,台风战机可以说在概念上改变了国界。

“台风”基本信息表

_

制造商

欧洲战斗机公司

_

_

首飞时间

1994年3月27日

_

_

服役时间

2003年8月4日

_

_

主要用户

英国空军

德国空军

意大利空军

西班牙空军

_

_

制造数量

570架 (总数待考证)

_

英国空军的 “台风”F2

德国空军的“台风”战斗机

“台风”战斗机机腹

“台风”战斗机三视图

西欧喷气式战斗机,暂时就扒到这里了~

如果喜欢文章内容,请大家多多点“好看”,多多转发啊!!!

特别说明

深扒国外战机,并非崇洋媚外,

师夷之长,才是真正目的!

声明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文字综合自《航空知识》曾发表过的文章、维基百科(英文)、百度百科以及网友们的一些文章,感谢各位原创者。若有版权问题,原创者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解决!

原标题:《收藏 | 扒一扒西欧喷气式战斗机家族谱合辑》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